思政文化

您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思政文化
正确开展批评必不可少的十大要领
来源: 作者:蔡云云 发布时间:2016-06-22 09:02:26

    批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怎样表达批评意见既能使对方获益,又能增进双方的感情?这需要考虑批评的内容和批评的过程。确定批评内容之后,一定要考虑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积极的建设性的批评包括以下十个要领。

  指明被批评的具体行为

  批评是针对对方的某种行为表现的,而不是针对对方的所有行为,批评者在决定批评内容之前,要有明确的批评目标。只有指明了被批评的具体行为,被批评者才不会怀疑你故意挑刺,也就无法回避批评。

  不进行毫无意义的批评

  批评是为了让对方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所批评的事情是对方根本无法改善的,那批评也就毫无意义了。在明确了批评目标之后,必须考虑清楚:这件事是能够改善的吗?他有这种能力吗?他具备所需的客观条件吗?他能按照你的意见去做并达到你的标准吗?如果结论都是否定的,那就说明所要进行的批评是不客观、不公平或毫无意义的。

  指出错误的同时要提出建议

  负责的批评,不仅要指出对方的错误,还应提出建议,为对方提供一个改进行为的方案,这样的批评无疑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批评要对被批评者有益

  批评应有益于相互沟通,改善相互关系。积极的批评之中应含有报偿的承诺,使被批评者相信按批评的要求努力改进之后,会得到有益于自身的报偿。

  让被批评者理解批评的本意

  同样一句话,不同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理解,批评的本意不被理解,就难以达到批评的目的。因此,批评者必须考虑到:对方懂我的意思吗?他同意我的看法吗?如果被批评者不能正确理解批评者的本意,他就会把批评当作耳旁风,甚至会产生误解和反感。

  慎重选择批评场合和时间

  在决定要批评对方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批评的场合和时间。党内批评可分三种场合,一种是党内生活会上;一种是在工作、社会生活的大众场合;一种是个别场合,即只有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场合。对错误严重、影响较坏或屡教不改者宜在前两种场合下提出批评,而大多数的批评则宜在第三种场合下进行。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某种错误行为一般总要经过萌芽、发展、极盛等阶段。萌芽阶段是批评的最佳时机,不过,当发现对方某种错误行为已发展到极盛阶段时,要及时指出。合适的批评气氛也不可忽视。当进入正题之前,双方不妨找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一番,造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再渐入正题。

  体会对方的感受

  在选择批评方式时,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要体会对方的感受并不难,你可以变化一下角色:“如果把我换成他,听了这话会有什么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变换场景的办法来体验对方的感受,来一个换境体验,你就会更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就会在选择批评方式时会更加慎重。

  准确措辞使对方愿意恭听批评

  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应用专横和不容置辩的语气,正确的批评语气,应当是表明你说的话纯属你个人的看法,绝非是什么绝对的真理;说话时别忘了用“我”字,这样就把批评变成了纯属你个人看法的意见;心中的不悦不要在语言或态度中表现出来,尽管你对批评的行为很恼火;滔滔不绝、无休无止的批评,常常使对方反感。批评者一定要在批评前认真考虑批评语言,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自己的批评负责

  无论你批评对方何种行为,你都必须表现出你是严肃认真的,必须为你的批评负责。在批评中你应该表示出你对这次批评的认真和重视,应该表现出你的诚恳和慎重,还必须表示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真心关切,而且乐意帮助对方解决它。在批评之后应该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并随时准备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给被批评者以鼓励

  批评者不能打击被批评者改正错误的自信心,既然坚信对方完全有能力改善他的行为,那就请把自己的信心告诉对方,给对方以鼓励,帮助对方鼓起纠正错误、改善行为的勇气和信心。

  (来源:共产党员网  白世康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