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命名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进行星级认定的决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荣获“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同时,被认定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此次被命名的集体,经逐级推报、资格审查、集中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评选产生,是各行各业先进青年集体的典型代表,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职业青年的昂扬风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全国青年文明号是一块耀眼的“青”字招牌,青年文明号集体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他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新征程中,绽放着青春力量。
我院修复科是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口腔修复学专业科室,福建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及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口腔修复和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和美学研究中心挂靠单位。在青年文明号工作上,我院修复科始终坚持以争创“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文化一流” 为工作内容,在院党委、科室领导的支持下,修复科于 2017 年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2021 年获评省级“五一先锋岗”。
在此基础上,他们并未停止脚步,不断拓展创建思路、丰富服务形式、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青年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争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文明添砖加瓦。在管理上,科室成立青年文明号工作小组,建章立制,并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核查。在服务上,科室坚持服务人民,多次受到《福州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应对新冠疫情,科室医护人员活跃在核酸检测和线上义诊的一线。为支持落后地区,科室先后有5名医生参加援藏援疆及下基层服务。在人才上,修复科高度重视学科梯队建设,91%以上医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2岁,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人。在业绩上,每年门诊人数近30000人次并承担研究生、本科、成人教育和海外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近五年,科室成员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并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在文化上,我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及义诊 活动,最高单次义诊服务人次619人。修复科以服务患者、帮助病人解除病患为宗旨,让每位病患的笑容从“齿”绽放,力争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成绩属于过去,入选全国青年文明号是我院修复科青年工作迈步向前的新起点,今后,他们仍将立足岗位,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让每位病患的美丽笑容从“齿” 绽放,把“组织有力,科学管理”“文化鲜明,优质服务”“立足创新,培育人才”和“尽心尽责,一流效益”的四个工作目标,落实到实处,用青春的誓言、热血的行动、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院青年集体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投身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涵,弘扬活动精神,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昂扬的精神面貌,争创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文化一流、效益一流的青年文明号集体。现已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2个,省级6个,省直级5个。今后,院团委将继续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凝聚和带领广大员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青年文明号的工作水平,为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修复科 潘宇 陈润 章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