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世界艾滋病日谈口腔相关性
来源: 作者:蔡云云 发布时间:2019-12-02 10:53:25

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英文主题为“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主题意在强调包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的优势和作用,强调个人健康责任意识,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共同防控艾滋病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遏制艾滋病流行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指征之一(当然并不必然有以下表征就是艾滋病患者),多数HIV感染者都有口腔表现,其中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常见病损有以下几种:

1.口腔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损害,常在疾病早期有表现,是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

2.毛状白斑,是HIV感染者的特殊口腔病损,发生率仅次于口腔念珠菌病,对艾滋病有高度的提示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3.卡波西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恶性肿瘤,也是艾滋病患者特征性口腔表象,发生率较高。

4.口腔疱疹,单纯疱疹为HIV感染者常见的病毒损害,口腔表现严重,范围广,可同时伴有生殖器疱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若持续一月以上,应做AIDS筛查。带状疱疹也是常见早期表现,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预后不良。

5.HIV相关牙周病变,牙龈线性红斑,HIV相关牙周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坏死性牙周炎,坏死性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唾液腺疾病,乳头状瘤或局灶性上皮增生等。

口腔科治疗的特殊性

牙科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牙科治疗过程中病原体的易传播性和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牙科治疗过程中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和严格性。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整个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最多的物质亦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血液与唾液。

2.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周转快、频率高、污染机会多,尤其是手机直接接触污染源,引起交叉感染的机会多。治疗过程中尖锐器械(sharps)频繁使用,容易引起意外刺伤。

3.由于高低速手机(high and slow handpieces)和超声波洁牙机(ultrasonic cleaner)的频繁使用,产生大量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气溶胶,造成空气、物体表面的污染。

4.治疗时医患之间是面对面近距离操作,工作中又无法确定每个人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因此医护患之间存在相互感染的潜在危险。

5.口腔诊疗大多数为门诊治疗,门诊治疗决定了传染性疾病筛查的可能性极低,患者不主动报告,医务人员常处于危险的境地。

口腔医务人员的防护

口腔科由于其大门诊小病房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都在门诊就诊,住院诊疗较少,而对于患者的传染病相关筛查在门诊是很难开展的,诊所这方面就更难了,由于害怕歧视,很多的患者选择隐瞒自己的病史,我们希望患者能够主动告知自身传染病情况。 

医务人员需要有高度的警觉,避免在工作中意外的职业暴露。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意手卫生,避免直接血液体液接触,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泌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力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力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4.进行侵袭性操作,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

5.污染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禁止双手回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供稿:院感科 叶立彦 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