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04 09:52:56 浏览量:
1.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2.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3.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4.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5.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6.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发烧咳嗽?上吐下泻?预防甲流、诺如病毒的方法,快收藏!
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
是不是自限性疾病
如何识别
怎样预防
牢记以下几点
持续发热、咳嗽等 警惕流感
甲流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一种类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重点人群要注意
流感大多属于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会因此出现肺炎或其他并发症而发展成重症病例,主要发生在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基础病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从流感治疗来看,一般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当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如被诊断为流感,应及早用抗病毒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病加重。同时,建议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有必要
预防流感的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戴口罩、常洗手、做好通风和减少人员的聚集。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发病后应及时就诊。
感染诺如病毒 多为上吐下泻
诺如病毒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它属于自限性疾病。
症状多为上吐下泻
感染诺如病毒后,临床症状有轻有重,绝大部分表现为上吐下泻,重则导致严重呕吐与腹泻,个别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发烧等全身症状。
感染后及时补水
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人体大量电解质、水分丢失,因此感染诺如病毒后一定要充分补液,注意休息,应及时摄入糖盐水或使用补液盐。
注意饮食安全和手卫生
诺如病毒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同时做好个人饮食卫生,比如不喝生水,瓜果蔬菜清洗干净,尽可能吃已经做熟的蔬菜,烹饪食物要做到高温煮熟。
保持良好健康防护习惯
预防流感和诺如病毒
一起来行动
来源:健康中国